当前位置:主页 >饮食 > 内容

生长激素中的“防腐剂”:误解与真相

更新时间:  2025-04-21 | 来源:品牌动态

在生长激素制剂中,常常存在一个被误解的成分——所谓的“防腐剂”。实际上,这种成分更准确的名称是抑菌剂,它们在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命名上的误解不仅影响了公众对药品成分的正确认知,也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用药顾虑。

抑菌剂是生物制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细菌的生长,确保药品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无菌状态,特别是在多剂量包装的制剂中,抑菌剂的存在为多次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其经过严格的科学筛选和安全性评估,使用浓度和作用方式都经过精确计算,在确保有效抑菌的同时不会带来额外的健康风险。

那么生长激素染菌的风险有多高,带来的危险性有多大?可以通过一组数据了解一下。研究表明,不含抑菌剂的注射液开封5小时后,细菌检测阳性率达28%,6小时后达到40%,7小时后可达到62%。未添加抑菌剂的药物多次反复注射也会增加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风险。有研究统计,血源性细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率高达27.85%。如此高概率的健康隐患风险,不得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抑菌剂的添加不可避免,且从生长激素问世已来沿用至今。

以生长激素中常见的抑菌成分苯酚为例,药用辅料手册(第四版)中描述,微量苯酚通常不会在体内蓄积,通常代谢为苯基葡萄糖醛酸化物和硫酸苯酯后,随尿液排出。研究表明,注射苯酚在高达7.5mg/ml的时候并不导致组织损伤;动物实验表明,更高浓度的注射苯酚剂量也没有在大鼠中观察到不良反应。这些研究说明,抑菌剂添加量仅为实验量几百分之一的生长激素,安全性有保障。几十年来的长期临床使用数据表明,在规定的使用浓度下,生长激素中的抑菌剂不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这些数据为抑菌剂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将抑菌剂称为“防腐剂”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通过加强科普宣传和规范药品说明,消除公众对所谓“防腐剂”的误解,可以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认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生长激素制剂。